AI技術優化農務,生產資源調度
智慧農業
2024.11.28
稻米產業人力不足,缺少數據精準管理
稻米含水量是影響收購價格的重要關鍵。由於台灣農業仍依賴傳統種植方法,農民依經驗判斷稻米是否成熟,卻時常因誤判而過早收割。此外,大雨倒伏,旺季時收割人力不足與勞動人口老化,都增加了農民的種植成本,影響獲利。在缺乏數據精準管理的情況下,這些因素常導致不必要的損失。如何提升稻米的品質與產量,始終是台灣農民努力的目標。
結合大數據與AI建模,打造稻米產業鏈整合平台
智慧城鄉計畫與宸訊科技合作,從農民生產、農機具調度及稻米烘乾排程管理三個方面導入智慧服務。
在生產端,農民只需透過「穀物含水量(GMC)預測雲端服務」,每周拍攝兩次農田四個角落的照片上傳至APP,系統即可串接開放氣象數據,結合農場座標、品種、逐日高低溫及稻米光譜影像等數據,建立AI學習模型,預測稻米含水量與最佳收割時間;並且,為了解決收割高峰期農機調度混亂,稻米烘乾場排班費時等問題,導入「智慧收割雲端服務」,整合需求農場、服務機隊、收割日期以及各批稻米烘乾時段,提供農機具智慧媒合管理自動媒合機隊進行收割,並透過LINE通知收割路線由最佳收穫日期推廣提前規劃農機具工作排程;最後,藉由「烘乾排程雲端服務」整合加盟農場的共享數據,可預先規劃每日收割的稻米量,自動媒合烘乾機倉的排班時段,達到最佳的使用效益。
活化農業價值與跨域合作,創造農業加值效益
宸訊科技的雲端服務平台通過精準的數據管理和AI技術,不僅提升了稻米的品質,還提高了濕穀的收購金額。且為收割、烘乾作業流程中的人力與機具調度問題提供解方,能吸引更多農場和農機具行加盟,擴大產業生產規模。這些創新舉措,不僅增強了台灣稻米的外銷競爭力,也使稻米種植更加高效,吸引年輕農民參與,為台灣農業注入新的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