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智慧停車戰情室協助城市交通數據治理
城市車流量大,市區壅塞問題難解
由於台灣民眾普遍偏好私人運具,加上城市路幅有限、街道狹窄,每逢連假、大型活動或車禍事件,就容易產生車潮堵塞情況。因此智慧城鄉計畫自2018年起即與台灣國際合作,透過「LPWAN通訊傳輸技術」,將「智慧地磁偵測系統」部署在停車格上,期望能減少民眾尋找路邊車格時間,協助城市排解壅塞難題。
物件聯網智慧偵測道路資訊,優化停車格周轉率
在智慧城鄉第一期計畫執行期間(107-109),台灣國際於台南市、屏東縣兩地市區、景點等路段,分別建置了2,500席及2,000席的「智慧地磁」偵測裝置。透過物件聯網,能有效偵測路邊停車格狀態,並串接至城市級雲端數據中心,將數據轉化成可視資料,顯示於路口設置的資訊可變標誌(CMS)及QParking響樂停車APP上供民眾參考。如此一來,民眾便可在找尋停車空格的同時,觀察路邊資訊可變標誌(CMS)上顯示的剩餘車位數量,有效減少找尋車位時間。然而,在收斂場域成果過後發現,由於CMS系統缺乏動態更新道路狀況的功能,導致人、車流的疏導仍相當受限。為了能建立起符合區域特徵的導流機制,如何更靈活的蒐集、應用數據便相當關鍵。
打造城市數據供應鏈,強化交通數位韌性服務
以廣泛蒐集數據種類為核心,113年擴充了服務的各項功能。在設備方面,除了增設「路邊智慧地磁」及「智慧立柱」,也擴充了智慧立柱「即時影像偵測」功能,自動偵測車流、路況、人流、車格等資訊;其次,為了能靈活蒐集城市各角落的狀況,台灣國際擴充「開單作業系統」的功能,優化原先現場巡檢員進行事故、障礙通報,需經由主管登入系統的流程,改為利用開單系統直接通報,並可立即聯絡警察、急救單位到場處理,還能記錄地磁物件、道路狀況、救護通報、違規停車、查贓等功能,完善戰情室的道路數據;最終,台灣國際將智慧地磁/智慧立柱及巡檢員的回報數據,應用於動態更新可視化資訊服務。透過擴充CMS系統所能呈現的資訊種類,增設政策宣導、景點導引、停車空間導引、前方車禍告知等資訊,加強人流、車流疏導效能。民眾端還能透過APP擴充的引流疏導功能,快速且方便的找到附近的停車場及商圈景點。
停車服務串聯民眾生活,帶動在地商圈發展
藉由兼容多元數據,讓民眾端能透過CMS系統和APP引導機制,方便快速掌握車格資訊;停車場業者也能精準監控停車場域,修正運作機制並創造營收;而政府端則透過建立交通治理應用示範場域,做為區域導流策略及交通管理政策依據。不僅如此,台灣國際還預計將與停車場域鄰近的商圈店家配合,發送消費折抵停車金來帶動商圈活絡發展。